东莞影视制作公司浅析之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
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完成地点的转换或者利用前后镜头中人物、交通工具等的动势的可衔接性及动作的相似性,作为场景或时空转换的手段。
这样的转场技巧由于运动的冲力和本身的连贯性,所以,一旦找准前后镜头主体动作的剪接点,那么场景转换会非常顺畅。这种转场方式大多强调前后段落的内在关联性。
比如,前一段落的结尾镜头是两个小孩在田野玩耍,并向右冲出画面,下一段落反映工场的各种劳动场面,开始镜头是穿滑轮鞋的两个工人从画左冲入场地中间(电视片《荷兰花》),后一镜头延续了前一镜头的冲力,很自如地转换了场景和内容。
摄像机运动本身就可以显示一种空间的调度关系,因此,在前期拍摄中,就可以加以设计。比如,从一组代表了历史故事的画像摇到采访者身上,历史故事的讲述也随之转入对当事人的采访;从小院内景摇至院外高楼,由此转换了空间;从走廊上正在下棋的人群移到房间内正在学习的人;由某形象摇至天空,这样的方式通常意味着上一段落的明确结束,段落间隔较明显。
在利用运动转场的技巧中,出画、入画也是转换时空的重要手段。
在表现大幅度空间变化时,比如,从办公室到大街,从甲处到乙地,经常可见让人物从前一镜头走出画面,再从另一环境的镜头中走入画面;同样,也可以前一镜头人物出画,后一镜头内人物已在画中,比如前一镜头中人物走出家门,下一个镜头他已在大街上。
这里,出画代表的暂时结束,入画代表新的开始,因此,可以比较协调地将不同空间联系在一起,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,这需要根据素材情况,而且,还要考虑空间省略中的时间因素,一般来说,出画时间越长,所感受的实际空间、时间的联系越远,叙述节奏相对舒缓,段落间隔也明显一些。